中方实施稀土出口管制初期,欧盟方面还放下狠话,誓言要建立自己的供应链,减少对中国的依赖。然而这段时间,欧盟方面似乎发现这一招行不通了,于是一向高傲的西方国家,开始好声好气地求起了中方。
日前,欧盟驻华大使就表示,现阶段中欧贸易并不算明朗, 中国对欧稀土磁铁出口的问题,已经在欧盟企业当中造成了严重的“恐惧和顾虑”,磁铁短缺的问题也给相关企业带来了“非常、非常严重”的影响。所以欧盟方面请求中方理解,也希望能在下个月给欧盟解决稀土问题。
(王毅外长和欧盟使节会面)
除此之外,欧盟领导人还计划利用下个月和中方举行峰会的机会,就经贸问题展开对话,并寻求获得中国稀土和关键矿产的好办法。
在欧盟的多番请求下,中方这边也给出了回应。当下外媒已经有消息称,王毅外长在七月初将前往欧洲,对德国、比利时以及法国进行访问。
外媒认为,王毅外长此行,一是要为中欧峰会做准备,二就是要和欧盟方面就经贸问题以及稀土问题进行探讨。
王毅外长这次前去欧洲,可不是空手去的,而是手中捏了一张稀土王牌,要借此换回欧盟的三个对华承诺。
至于是哪些承诺,王毅外长在日前会见欧盟使节时已经进行了透露。
首先是要相互尊重,特别是在事关彼此核心利益的问题上。王毅外长强调,中方的核心利益,就是绝对不允许台湾地区从祖国分裂出去,所以中方对欧盟的要求,就是继续奉行一中原则,反对任何形式的“台独”。
过去,欧盟高层虽然多次承诺坚持一中原则,但在行动上其却并不是这么做的。去年10月份,欧洲议会通过所谓的涉台协议,公然歪曲联合国第2758号决议,声称该决议“未解决台湾地位”,甚至支持台湾加入国际组织。此类行为,实质就是在掏空一个中国原则。
当下正值中欧建交50周年的关键节点,王毅外长这个条件,就是在告诫欧盟,台湾问题是中欧互信的基石,若是欧盟在这个问题上动摇,将直接冲击双边政治互信,到时候欧盟方面提出的稀土请求,也别怪中方不答应。
(特朗普和冯德莱恩)
第二个条件,则是坚持伙伴定位。王毅外长表示,中欧不是对手,更不是敌人,双方没有领土争端,也没有地缘政治矛盾,更没有根本性的利害冲突,这注定中欧有能力成为伙伴。在这种情况下,中方也希望欧洲能相向而行,让合作成为双边关系的主基调。
现阶段中欧关系有三大矛盾,其中一个就是信任赤字,在欧盟眼中,其总是视中国为“制度性对手”,多次炒作所谓的“去风险化”政策。
如今王毅外长此举,就是以退为进的一种战略破局。欧盟内部并不是铁板一块,此次王毅外长选择访问的国家,在处理中国问题时都相对务实。中德在汽车领域的合作存在深度绑定,法国则多次呼吁欧洲战略自主,反对成为美国附庸。王毅外长将中欧关系定义为伙伴,就是在呼吁他们的自主诉求,助力其抵抗内部的亲美势力。
同时通过“无根本冲突”这一点,也能反衬前面提到的台湾问题红线,从而达到暗示欧盟的作用,让其明白台湾问题是唯一可能引爆冲突的导火索。
最后,则是希望欧盟方面能坚持多边主义,顺应时代潮流,增进和中国的了解,并建立互信关系。
特朗普上台后高举关税大棒,无差别打击全球贸易伙伴,欧盟首当其冲成了美国“盟友税”的靶子。今年5月份,特朗普宣布对欧盟商品加征50%关税,重点打击汽车产业,而这一产业占了欧盟对美出口的18%。德国对此进行预估,结果显示美方这一动作将使每辆出口车成本增加1.2万美元,对美出口量或暴跌60%。
(欧盟国家领导人)
这一背景下,中国主动呼吁欧盟坚持多边主义、增进互信,绝非偶然的外交辞令,而是一场瞄准美欧裂痕、破解美国围堵的战略突围。通过将欧盟纳入多边合作框架,既稀释美国单边主义的破坏力,又为自身发展争取战略空间。这种用规则对抗强权、用合作对冲围堵的策略,不仅符合双方共同利益,更在全球化遇挫的当下,为世界提供了一条通过制度创新化解冲突的可行路径。
若欧盟能认清中国是供应链的救星,美国才是关税战元凶的事实,那中欧完全可以联手塑造“后美国时代”的贸易新秩序。但反过来,要是欧盟还在依附美国和自主发展之间摇摆不定,最后多半会沦为大国博弈的牺牲品,到时候恐怕就难以成为国际舞台上的关键玩家了。